top of page
Wave

厦门(福建省辖地级市)

Xiamen

xiamen.jpg

厦门,简称“”或“”,别称鹭岛,是福建省地级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   。

 

截至2020年,厦门市全市下辖6个区,总面积1700.61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397.84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厦门市常住人口为5163970人。 

厦门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福建省东南部,由本岛(厦门岛)、离岛鼓浪屿、西岸海沧半岛、北岸集美半岛、东岸翔安半岛、大嶝岛小嶝岛、内陆同安九龙江等组成,陆地面积1700.6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千米。厦门通行闽南语厦门话,与漳州泉州同为闽南地区的组成部分。

厦门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物流枢纽、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

 

截至2018年,厦门的综合信用指数在36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排名第2,营商环境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 [9]  ,外贸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5位,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14位 。

2018年,厦门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0年,厦门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被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厦门“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被中央依法治国委员会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

 

历史沿革

 

厦门城市风光

远古时,厦门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先秦时期,厦门属百越之地。《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不久裁撤,并入南安县,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

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此后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安为其治地。

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

 

龙启元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再次设县,属泉州,州驻地在晋江县  。

南唐保大五年(947年),南唐灭闽国。同安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至此共历时61年。

 

保大七年(949年),南唐升泉州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漳州)。

北宋乾德元年(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同年,复平海军为泉州。

南宋淳祐年间,“三都”地区划属福建路漳州府,为龙溪县永宁乡新恩里,辖域为今海沧区海沧街道、新阳街道、嵩屿街道、海沧农场及集美区南部部分地区。

元朝,属泉州路同安县;“三都”属漳州路龙溪县

明朝,实行里都图制,厦门为嘉禾里,下设四个都,每个都下辖两个图。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永宁卫的中、左两个千户所移驻嘉禾屿,并筑厦门城,此后遂以中左所作为厦门岛的代称。永历九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郑成功改中左所为思明州,所辖境域包括厦门岛鼓浪屿、浯洲(大金门)、烈屿(小金门)等岛屿。

兴泉道道署驻地(兴化府府城图中有兴泉道道台驻地)

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军攻占思明州。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移驻厦门,翌年设立台厦兵备道(雍正五年改为台湾道),管理台湾、厦门两地政务。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泉州府海防同知移驻厦门,“三都”地区属漳州府海澄县。雍正五年(1727年),分守兴泉道移驻厦门。雍正十二年(1734年),兴泉道改称兴泉永道,管辖兴化府(今莆田)、泉州府永春州;“三都”所属海澄县属汀漳龙道,管辖汀州府(今长汀)、漳州府、龙岩州。至此,厦门成为福建东南沿海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厦门成为《南京条约》中规定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道光二十三年九月十一日(1843年11月2日),厦门正式开埠。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1902年11月21日),清政府正式批准《厦门鼓浪屿租界土地章程》,鼓浪屿成为“万国租界”。 

厦门人文地图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兴泉永道改名为南路道,辖区不变,后增辖金门县;“三都”地区属汀漳道海澄县

 

民国三年(1914年),南路道改名厦门道;“三都”地区属汀漳道海澄县。同年4月,厦门岛金门岛及附近的岛屿(不包括鼓浪屿)从同安县划出成立思明县。

 

民国四年(1915年)1月,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闽变”失败后,厦门特别市政府和兴泉省、龙汀省随之撤销,厦门恢复思明县建制,与同安县、海澄县均属福建省政府直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海澄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驻龙溪)。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今泉州、莆田、厦门);“三都”所属海澄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厦门沦陷。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恢复厦门市政府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直属福建省政府管辖。 

 

厦门老照片

1949年9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漳厦战役,同日同安解放。至9月25日,集美、嵩屿、马巷、刘五店等地先后解放。

 

10月17日,厦门岛及鼓浪屿解放。

10月21日,厦门市人民政府成立,下设思明、开元、厦港、鼓浪屿、禾山5个区。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三都”所属海澄县属第六专区(1950年改漳州专区、龙溪专区),厦门为福建省辖市。

 

1953年11月,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

 

1957年4月,同安县灌口区的东孚等12个乡(镇)划归厦门市。

 

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10月,海澄县海沧新垵2乡由龙溪专区划归厦门市。

 

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

 

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

 

1973年6月,同安县再归厦门市。1978年9月,设杏林区。 

 

  • Facebook

© 2021 by Chor Ke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