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同安区

Tong An

tongan.jpg

同安区(古属泉州府同安县) 是厦门市的六区之一,别称“银城”(因老县城似银锭状),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县,不久废。唐贞元十九年析南安县地立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复置。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升大同场为同安县,属泉州府。1958年析同安县划归厦门市,1970年06月划同安县晋江专区,1973年06月复析同安县厦门市。实施县治,因县城呈束腰银锭状故称“银城”。面积657.59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同安区常住人口为855920人。

 

历史上曾管辖过金门厦门两岛及集美区漳州台商投资区东部小部分地区,解放后行政区域曾几度变更,1973年划归厦门市管辖,曾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唯一辖县,地处厦、漳、泉金三角(闽南金三角)开放区的中心地带,是我国沿海较早的开放县之一。 1997年5月同安撤县设区。2003年09月,厦门市区划调整,原同安区一分为二,拆为同安区和翔安区。调整后,仍为厦门市最大行政区。 

2020年,同安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1.21亿元,同比增长7.9%。

同安区是厦门最大的行政区,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现有土地总面积658平方公里,连接翔安区集美区,距离厦门岛大约40分钟车程。  环东海域位于同安区,翔安区交界处,是厦门市政府新规划的北部市级中心。2019年12月6日,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建制沿革

印象同安

晋太康三年(282年)析东安县置同安县,当年即废。

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4乡置大同场,为县之前身。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正式升场置县,辖3乡11里。包括今厦门市、同安县、金门县及龙海一部分。

元,改里为都,共3乡44都。明初,恢复里,又增设在坊里(县城区)辖2隅,共3乡12里2隅44都。

成化初,都下设图,共3乡12里2隅37都统53图。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析民安、翔风二里及同禾里之五、六、七都置马巷厅。光绪间行保甲制,改图为保。

清末民国初,同安县区划建制层级为县、乡、里、都、保、甲六级。

民国元年(1912年),裁马巷厅复归同安县。

民国3年1月,析大小嶝、金门岛及嘉禾里置思明县,次年再由思明县析大小嶝、大小金门岛置金门县。故民国3年后,同安县辖区仅余3乡11里27都。

民国24年,重订保甲,后区划、层级多次变更,至民国36年,才稳定为13乡镇150保2325甲,保持至1949年9月同安解放。宋同安县下辖3乡33里,后并为27里,再缩为11里,即同禾、民安、翔风、嘉禾(以上属绥德乡)、长兴、从顺、感化、归德(以上属永丰乡)、仁德、安仁、积善(以上属明盛乡)。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11月,划集美乡归厦门市。

 

1957年3~4月,析灌口区16个乡分属龙溪县与厦门市。

1971年3月,划南安县大嶝公社及石井公社的莲河、霞浯2个大队归属同安。此后同安县辖区基本稳定。新中国成立后县以下建制历经区、乡、公社、乡镇、镇的变更,

1996年12月,全县辖19镇、场(不含良种场),共18个居委会213个村委会。辖域面积由解放初的1481平方公里缩小为1078.55平方公里。

同安县的上级建置宋至清均为泉州(路、府),民国初废府,改隶属于厦门道。民国17年,直隶福建省。民国24年,改隶省第四专员公署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两次隶属于晋江专区,

1973年9月起隶属于厦门市至今。

1997年5月撤县设区,

2003年9月,厦门市区划调整,原同安区一分为二,拆为同安区和翔安区。

调整后,仍为厦门市最大行政区,现有土地总面积658平方公里,辖6个镇、 2个街道办事处、7个农林场、81个行政村、44个社区居委会。

  • Facebook

© 2021 by Chor Keng

bottom of page